close


最近林先生常納悶地問我:為什麼每次你幫小寬穿衣服時他都會乖乖給你穿?

我們夫妻的作息跟一般小家庭有所不同,
因為我工作時間的關係,下班到家都已經是晚上十一點,
所以每星期一到四,小寬的洗澡大業都落在林先生身上。

據林先生的說法,因為只有他一個人幫小寬洗澡,
前置作業很多,善後也會拉很長,
舉凡洗澡前的洗澡水、小寬的浴巾、要穿的衣服、尿布和屁屁膏都要事先備好,
洗好之後還要溫奶、擦乾身體、穿尿布和衣服,最後再把浴室弄乾,
這些全要一個人完成,
直到餵晚安奶、開音樂放小床之後,所有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想想還真辛苦。

而為了不耽誤小寬睡覺時間,他都會比我同時也在家的時候早一點幫小寬洗。
因為林先生要做的事情很多,所以難免會有小寬一個人在小床上的空窗期,
不過這個部份小寬在開學以來已經適應地很好
(暑假我會陪,剛開學時小寬不適應還會大哭),
現在他會在小床上玩玩音樂鈴,自己站站走走趴趴坐坐,自在得很,
因此這點是沒問題的;
問題最大的是,林先生在幫小寬穿衣服時總是很挫折,
因為小寬只要一躺下,林先生邊幫他擦乾身體他就邊不耐煩,動來動去,
要穿尿布或衣服時更是一心想要爬走,
把他抓回來他就唉唉叫,甚至大哭爆走,
每天的這個時段都會有些混亂,搞得父子倆心情似乎都不大好。
我下班都會問林先生小寬今天乖不乖之類的問題,
他就會嘆氣之類的。

而一個星期中,我可以加入洗澡行列的就只有星期五、六、日
(星期五少一節課我可以早一點回到家),
這三天我們可以一起幫小寬洗澡,
穿衣服的事情就變成我來做,林先生去整理浴室及溫奶,速度整個快很多。
我在幫小寬穿衣服時,林先生在浴室拖地,
他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小寬乖乖躺著讓我穿,沒有爬走更沒有唉唉叫,
這是為什麼?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也有拿其他的東西轉移他的注意,
這和林先生一樣,
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我會一直跟小寬講話,
介紹他手上玩意的由來還有瞎掰一些有的沒的事情,小寬就會很專心地看著手上的玩意;
又或者我會哼他喜歡的歌給他聽,他就會開心地笑,
笑了之後再跟他講說現在要穿衣服,要乖乖的,他就真的會乖乖的。

關於這樣的情況最近不勝枚舉,
假日我們同時在家時,我也發現小寬變得比較盧,和平時與我獨處時不同;
平時的小寬算是乖巧和溫和,
我跟他說不可以的事情雖然他不見得可以控制自己不要去犯忌,但至少我制止時不會哭鬧,
又或者他可以在我的陪伴下做一件事情做很久,或看書看很久,
他站站走走,扶著沙發遊走在地墊整個ㄇ型範圍,一會玩這一會玩那,不厭其煩;
有時會引誘他爬行(還不會走就乾脆多爬,也算好處之一),
他也可以從客廳爬到廚房好幾趟還是很開心;
有時累了,就陪他翻書,他也可以翻翻摸摸一陣子,
如果是他最喜歡那一系列,可以更久,我要收起來他才會唉。
當然也有討抱的時候,那我就抱著他一起去廚房或書房冒險,他也是很開心,
而這樣的小寬在假日林先生在家,或是回婆家,或是我爸媽來時都不見了!!

怎麼會這樣??

林先生在家時,小寬就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而不耐煩,
但林先生其實不大會抱他(不想讓他予取予求),所以小寬只好盧,似乎是故意的;
回婆家時,仗著大家寵他,經常指揮婆婆抱著他四處走,黏小叔抱他玩高高低低,
如果不合心意,就嗯嗯嗯,甚至突如其來哭一聲大聲的嚇大家;
我爸媽來跟我換手時,也是拼命要我爸的手機吊飾,要我媽抱, 
不肯乖乖玩自己的玩具,就是要賴大人抱他去想去的地方。
真的好奇怪!跟我在一起的時候明明都很乖很溫和,為什麼其他時間都很盧還會發脾氣?

婆家娘家長輩寵那就算了,套句林先生說的:長輩可以寵,爸媽可不行!
長輩寵,小寬精明,這一拍即合的情況下自然他就會稍稍任性,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為什麼林先生在家時小寬也會特別盧呢?

就我的解讀,我認為小寬是想要吸引林先生的注意,希望林先生陪他玩。
從以前小寬還很小的時候我就覺得,小寬只要看到林先生,就會很興奮,
而林先生也的確可以跟小寬玩一些媽媽我玩不來的遊戲,像是:
飛高高、把小寬放在自己的手臂上轉來轉去、扛在肩上,
甚至是躺著讓小寬在他身上踩踏,我們叫做:攀爬爸爸山......
小寬都會玩得不亦樂乎。
只是,他們父子倆可能都會錯彼此的意,
小寬以為爸爸不跟他玩,所以一直嗯嗯阿阿吸引他注意,
林先生以為小寬嗯嗯阿阿是任性,就不想凡事順他,他盧很久才會跟他玩一下,
結果,就變成這個樣子了。

一開始我還有點吃味,覺得小寬對我怎麼都不嗨,可是現在我覺得這樣才是好的。
因為相較於爸爸給孩子的刺激與肢體的律動,媽媽給的多是較為和諧的陪伴與照料,
當然也就包含著安心的感覺。
例如即使我就在小寬身邊,當他背對著我玩時,玩到一半總是會回過頭來看我一眼,對我笑一笑,
就好像是在確認,媽媽是不是在他身邊。
而我也常跟他說我愛他、哼歌給他聽、耐心地跟他講話、陪他看書、吃星星餅乾,不吝於誇獎他......
雖然不是什麼很嗨的事情,但我相信其中依然有穩健與安定的力量,讓他可以靜下來。
這或許就可以用來解讀為什麼小寬會比較願意乖乖配合我,在我身邊比較容易專心做某些事的理由了,
因為小寬也是很喜歡媽媽,媽媽給他安心的感覺。

父母的角色的確是大大不同。
很慶幸小寬對於爸媽的渴求是非常不一樣的,因為這樣,小寬就可以學著動靜皆宜,
不會特別一定要黏著誰,讓另一人無法進入。
我可以試著訓練小寬專心,陪他閱讀,建立生活常規與認知;
而林先生則可以從肢體活動進一步引發小寬的動能,並且讓小寬笑開懷,
且事實證明小寬是可以很清楚地去分別兩者的不同,我相信這對小寬的發展的確是有幫助的。

這讓我想起懷小寬的時候在雜誌上看過的一篇文章,憑印象在網路上找了好久才找到,
更確認我的想法了:
(文章引自《學前教育》2009 第388期)

爸爸的影響力,從小開始

◎文/黃美湄

和孩子玩,讓生命有了良性循環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人類發展與社會學的副教授EggebeenKnoester的研究早已發現,男性在升格當父親後,在人生體會上會有一番改變,父親角色會深刻影響男性的生命面貌。當了爸爸的男性,在社交生活、家人關係和工作態度上,都跟沒當爸爸的男性有所不同;這些父親比較會參加公益和社會團體,也會跟自己的父母重新建立良好的互動方式及關係;而且跟孩子相處的時間愈多,這種影響就愈顯得深刻。
不過,許多新手爸爸還是擔心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玩,就如同他們擔心小嬰兒軟軟的,不知道該怎麼抱、怎麼餵奶、洗澡、換尿片一樣。其實,爸爸們多慮了!

爸爸逗弄,寶寶玩起來更興奮
研究指出,小寶寶在看到爸爸時會比看到媽咪時顯得興奮,他會睜大眼睛,顯出預備要玩的樣子,而這樣的表情與動作,自然而然引起爸爸逗他玩的興致。雖然媽咪常常會擔心爸爸動作粗重、笨手笨腳,無法妥善照顧寶寶,但爸爸對待嬰兒的方式實際上比媽咪活潑許多,爸爸抱著嬰兒或逗嬰兒玩時,動作通常比較大而且節奏較快,會忽上忽下有變化;而媽咪則比較溫柔,動作和緩,也比較沒有力氣舉太高或太久。小嬰兒很早就能意識到這種區別,所以對爸爸和媽咪也會有不同的期待和反應。
心理學家認為,父母在和孩子互動中顯現的這種特質差異,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很有幫助的。小嬰兒從爸爸低沈的聲音,臉部的特徵,粗刺皮膚的感覺,就足以分辨爸爸媽媽的不同,並建立起與爸爸的獨特關係,寶寶也會一次又一次地期待爸爸跟他說話、跟他玩,並且發出興奮的聲音和舞動小手來熱情回應,親密的感覺自然浮現。

爸爸被動時,寶寶會發動攻勢
許多爸爸坦承自己並不擅長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但多半認為自己是孩子的大玩偶。而根據國外的研究發現,父親和孩子遊戲的次數比母親多,但母親和孩子每次玩的時間則較長,這似乎印證了大部分人的經驗:媽媽比較有耐心。
有趣的是,研究者觀察到,親子相處的同時,父親往往也花很多時間在閱讀書報和看電視。於是,嬰兒開始會策略性的吸引父親的注意,例如:1歲個3月大的寶寶走到牆角插頭附近,試探性地玩插頭,這時候,父親會放下報紙說:「不要玩插頭。」等父親又舉起報紙看時,寶寶又會重複玩插頭的動作來吸引父親。此外,嬰兒也經常會拉扯爸爸的報紙,當作玩樂和引起注意。恐怕很多爸爸從沒想到,這小小的舉動竟然算得上是一種「互動」。

肢體活動,讓對話和情感更貼近
過往研究確實指出父親是孩子的理想玩伴,12歲的孩子甚至更情願和爸爸玩而不跟媽媽玩,因為爸爸比較能滿足寶寶愛動的特性。而日本厚生勞動省2007年發表的5歲半幼兒家庭調查也顯示出類似結果,和孩子一起玩撲克或玩具的父親比母親稍多,和孩子一起玩肢體活動的父親比母親則多了將近一倍。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陳若琳老師指出,肢體性的活動,爸爸和孩子們玩起來特別痛快。她以親身參與過的社團活動為例,平日若是學鋼琴這類的靜態活動,通常是媽媽們帶著孩子參與;但輔大體育系有安排老師帶領社區和教職員子女的直排輪及曲棍球的活動,每當孩子們學習體育活動時,就會吸引很多爸爸前來助陣,他們會在一旁指點、加油,吶喊過程彷彿對自己也是一種紓解。
而這些爸爸們後來還會三伍成群組織「親子團」,相約露營,展開另一種新的學習;更重要的是,爸爸透過和孩子一起運動、上山下海,說話的題材變多了,情感上也變得更貼近。

豐富孩子的生活體驗,無人能取代
從角色分工來看,由於男性和女性看待事情的方式不同,孩子的童年有爸爸積極陪伴,自然也就能獲得多樣化的學習經驗。例如,小小孩跟爸爸一起玩翻滾和跳躍的遊戲,對孩子的體能發展是有幫助的;爸爸可以高舉孩子,讓他們想像飛起來感覺,也能把孩子放在肩膀上,讓孩子安全的俯瞰周遭,享受不同的視野。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和爸爸成為打籃球和羽毛球的好伙伴;擅長數理的爸爸可以和孩子玩增進邏輯觀念的棋類遊戲;喜歡敲敲打打修東西的爸爸可以帶著孩子當小幫手,這些生活經驗對親子來說就是很好的遊戲和學習活動。
整體而言,爸爸帶領孩子遊戲時,除了展現不同的活力,也能平衡媽咪對孩子的過度保護,讓孩子更勇於探索和發揮冒險精神;爸爸可以當男孩的榜樣,讓他學會:「就像爸爸這樣做!」;爸爸還可以當女孩的學習榜樣,給她溫暖、讚美與尊重,讓女孩學會未來如何與男性相處。這些影響力,都是爸爸獨一無二的魅力,無人能取代。親愛的爸爸們!愈早參與孩子的童年愈能發揮影響力,現在就是你展開行動的重要時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lvira 的頭像
    Elvira

    有了你們,世界如此寬廣、如此妃比尋常。

    Elvi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